<%=NSW.OConfig.GlobalConfig.SiteName %>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岩藻糖 | 修饰性PEG | 维生素K2 | 玛卡提取物 | 食品安全 | 二噁英检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膳食氧化豆甾醇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豆甾醇的差异机制研究

来源: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5-10-17 11:06:00【
摘要:本研究聚焦膳食氧化植物甾醇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代社会,植物甾醇作为天然活性成分备受关注。这类结构与胆固醇相似的植物固醇,已被证实能通过竞争性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发挥降胆固醇作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植物甾醇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发生氧化,产生氧化植物甾醇。这类氧化产物不仅可能丧失原有功能,更可能像氧化胆固醇一样产生细胞毒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害效应。尽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日本、北美和西班牙人群每日植物甾醇摄入量分别达到370毫克、360毫克和280毫克,与胆固醇摄入量相当,但关于氧化植物甾醇,特别是单一组分氧化植物甾醇的生物效应研究仍存在巨大空白。
豆甾醇作为主要植物甾醇之一,因其C22-23位双键的独特结构,生物利用度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甾醇。近年研究发现豆甾醇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使其在健康食品和药物开发中展现出应用潜力。但与此同时,豆甾醇在高温烹饪(如油炸、微波加热)过程中易被氧化,而氧化豆甾醇的生物效应机制尚未明确。明治大学农业化学系大原唯衣和小田清一教授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发表的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膳食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差异化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加热制备的氧化豆甾醇进行组分鉴定,发现其主要包含4β-羟基豆甾醇(5.8%)、7β-羟基豆甾醇(11.0%)、5α,6α-环氧豆甾醇(10.2%)、7-酮基豆甾醇(22.3%)等氧化物。通过设计四组等热量饲喂实验:基础饲料组(St)、0.25%胆固醇添加组(C)、胆固醇+0.25%豆甾醇组(S)、胆固醇+0.25%氧化豆甾醇组(OS),在14天实验期内系统评估了各组小鼠血浆/肝脏胆固醇水平、粪便固醇排泄、肝脏胆固醇合成与分解关键基因表达、小肠胆固醇吸收转运蛋白表达等指标。
膳食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对小鼠胆固醇吸收和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图1 膳食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对小鼠胆固醇吸收和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关键技术方法
研究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氧化豆甾醇,利用GC-MS鉴定氧化物组分。选用ICR雄性小鼠进行分组饲喂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SREBP2、HMG-CR、LXRα、PXR、FXR、RXRβ、CYP7A1、CYP27A1)和小肠(NPC1L1、ABCG5/8)基因表达。通过体外模拟肠腔环境构建混合胶束溶液,分析不同甾醇对胆固醇胶束化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粪便中性固醇和酸性固醇含量。
生长参数与胆固醇水平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无显著差异,但胆固醇添加使肝脏重量呈增加趋势。在胆固醇代谢方面,豆甾醇表现出经典降胆固醇作用: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p<0.05),而氧化豆甾醇未产生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肝脏TC水平,提示氧化豆甾醇可能通过不同于豆甾醇的途径调控肝脏胆固醇稳态。
粪便固醇排泄特征
在肠道排泄方面,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均能增加粪便中性固醇(胆固醇+粪固醇)排泄量,但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氧化豆甾醇组粪便粪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引起总初级胆汁酸(特别是β-鼠胆酸)排泄增加。这些现象提示氧化豆甾醇可能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和胆汁酸排泄途径影响胆固醇代谢。
肝脏基因表达调控网络
基因表达分析揭示关键差异:氧化豆甾醇显著下调胆固醇合成关键调控因子SREBP2及其靶基因HMG-CR的表达(p<0.05),同时上调胆固醇分解相关核受体LXRα、PXR、FXR、RXRβ及其下游限速酶CYP7A1、CYP27A1的表达。这一调控模式与豆甾醇组形成鲜明对比,表明氧化豆甾醇可能通过激活LXRα信号通路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
小肠吸收转运机制
两组植物甾醇均能下调小肠胆固醇吸收转运蛋白NPC1L1的mRNA表达,但调控途径各异。豆甾醇可能直接作用于NPC1L1表达,而氧化豆甾醇则通过抑制SREBP2核转录因子和激活LXRα双重途径实现该调控。对于胆固醇外排转运蛋白ABCG5/8,两组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表明植物甾醇主要作用于胆固醇吸收环节。
胶束化竞争机制解析
体外实验发现关键机制差异:豆甾醇能有效竞争性抑制胆固醇胶束化,而氧化豆甾醇反而促进胆固醇进入胶束。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氧化物组分胶束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7-羟基豆甾醇和5,6-环氧豆甾醇易进入胶束,而7-酮基豆甾醇几乎不被包裹。这种选择性胶束化特征与前期研究中氧化物在肝脏的累积模式高度吻合。
膳食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对血浆及肝脏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图2 膳食豆甾醇与氧化豆甾醇对血浆及肝脏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揭示氧化豆甾醇通过三重机制调控胆固醇代谢:丧失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能力的同时,通过抑制SREBP2/HMG-CR通路减少胆固醇合成,激活LXRα介导的CYP7A1/CYP27A1通路促进胆固醇分解,并经由SREBP2/LXRα交叉对话下调NPC1L1表达影响肠道吸收。这一发现不仅阐明氧化植物甾醇与天然植物甾醇的作用机制差异,更提示在开发植物甾醇功能食品时需严格控制加工条件以防止氧化物生成。尽管氧化豆甾醇表现出肝脏胆固醇降低效应,但其潜在的细胞毒性及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评估,为未来功能食品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 Comparative effects of dietary stigmasterol and oxidised stigmasterol on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in mice

 

西宝生物官网二维码 西宝生物微信服务号:iseebio 西宝生物微博:seebiobiotech
官网:www.cxbio.com 微信服务号:iseebio 微博:seebiobiotech
西宝商城二维码 mall.seebio.cn 微信订阅号:seebiotech 泉养堂官网:www.canmedo.com
商城:mall.seebio.cn 微信订阅号:seebiotech 泉养堂:www.canme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