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核酸室温保存 | 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西宝生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站搜索 » 搜 索:肠道
哺乳期女性要补充甜菜碱!母乳才更有助于婴儿<font color='red'>肠道</font>健康,避免“婴儿肥”
近日,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文章,揭示了哺乳期孕妇补充甜菜碱会暂时增加婴儿肠道AKK(有益菌)数量,从而降低婴儿体重的增加和成年后的肥胖率。[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brqnxybctcjmrcgyzyye_1.html
难怪会越吃越胖!Science揭示:<font color='red'>肠道</font>会根据进食情况调节营养代谢,这种细胞是关键“调节剂”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Ruslan Medzhitov小组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γδ T cells regulate the intestinal response to nutrient sensing”的研究。该研究发现,γδ T细胞调节肠道对营养的反应。[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ghycypsciencejscdhg_1.html
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Systems》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NAS的摄入会显著减少小鼠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并降低芳香烃受体(AHR)激动剂水平,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而另一种对健康无明显影响的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或许能作为NAS和糖的替代品。[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xyjfxrztwjhcjqsyzhzf_1.html
Cell子刊:孕妇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障碍!高纤维饮食或能改善恢复!
近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High-fiber diet mitigates maternal obesity-induced cognitive and social dysfunction in the offspring via gut-brain axis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物-脑轴可能是孕产妇肥胖引起后代认知和社交能力缺陷的基础,而摄入较高的膳食纤维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干预措施。[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cellzkyffphyxhzdrzhs_1.html
心情总是很糟糕?Nature:可能是你的<font color='red'>肠道</font>遇到“事儿”了
近日,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和脑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消化性溃疡疾病(PUD)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可能与重度抑郁症(MD)之间存在显著联系。[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xqzshzgnatureknsndcd_1.html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来了!《BMC》发文:NCAS可作为饮食糖替代品
近日,《BMC》发布了一篇题为High-dose saccharin supplementation does not induce gut microbiota changes or glucose intolerance in healthy humans and mice的文章,发现人和小鼠短期内食用糖精量在最大可接受水平(ADI)时,不会改变其肠道菌群稳态或引起葡萄糖耐受不良。[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tnbhzdfyllbmcfwncask_1.html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
近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host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的研究成果,通过近2万个体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了19个可遗传的细菌类群和31个影响菌群特征的基因座,其中乳糖酶基因(LCT)和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2)在塑造我们的肠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影响。[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aturezkc18wrqjyzglf_1.html
《自然-通讯》揭示新生儿抗生素使用风险,减缓6岁前生长,男孩比女孩更明显
来自欧洲多国(包括以色列、芬兰、德国、意大利)的科学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儿抗生素暴露与长期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有意思的是,男孩在新生儿阶段接触抗生素后的头6年体重和身高增加显著减少,而女孩则没有这种情况。[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zrtxjsxseksssyfxjh6s_1.html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Cell揭示微生物菌群定植抗性背后的理论依据
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Infection trains the host for microbiota-enhanced resistance to pathogens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致病菌感染能“训练”宿主的胆汁酸代谢及其产物肠道内的牛磺酸增加,富集可利用牛磺酸的细菌将其催化为硫化物,从而抑制致病菌的呼吸作用,增强菌群的定植抗性。[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bgbjclmbcelljswswjqd_1.html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font color='red'>肠道</font>微生物有关!
2021年1月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哈佛医学院Francisco J. Quintana团队名为“Gut-licensed IFNγ+ NK cells drive LAMP1+TRAIL+ anti-inflammatory astrocytes”的研究。小鼠实验证明,LAMP1+TRAIL+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来限制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该途径由脑膜IFNγ+ NK细胞维持,并受到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aturexxjzxbyddzssjx_1.html
Cell子刊:颠覆现有理论!过氧化氢让<font color='red'>肠道</font>细菌远离结肠内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结肠内壁中的一种酶会释放出过氧化氢---一种已知的消毒化合物--来保护身体免受肠道微生物的侵害。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微生物在结肠中的空间分布方式,同时也为开发一种治疗肠道炎症的新方法奠定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9日的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aerobic Respiration of NOX1-Derived Hydrogen Peroxide Licenses Bacterial Growth at the Colonic Surface”。[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cellzkdfxyllgyhqrcdx_1.html
Sci Rep:揭示<font color='red'>肠道</font>菌群在机体正常睡眠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随着秋冬假日的到来,很多人会开始思考食物与睡眠之间的关系,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筑波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许对于机体正常睡眠非常关键,他们对小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来阐明细菌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肠道的环境和内容物,从而最终影响诸如睡眠等机体行为。[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scirepjscdjqzjtzcsmg_1.html
Science解读!揭秘轮状病毒诱发严重胃<font color='red'>肠道</font>疾病的分子机制!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轮状病毒感染的细胞能释放名为二磷酸腺苷(ADP,adenosine diphosphate)的信号分子,该信号分子能与邻近细胞上的细胞受体P2Y1相结合,ADP对P2Y1的激活就会导致未感染的细胞中产生名为细胞间钙质波的信号分子,通过干扰ADP与其受体的结合就能够降低小鼠疾病模型的腹泻严重性,这就表明,靶向作用P2Y1或能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来控制人群中的病毒性腹泻。[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sciencejdjmlzbdyfyzw_1.html
STM:干细胞移植免疫排斥的内在机制
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之后的干细胞移植通常会引起严重的不良炎症反应,尤其是在皮肤或肠道中,因为这些所谓的“屏障”器官更容易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其原因尚不清楚。由MedUni维也纳皮肤科的Georg Stary和Johanna Strobl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鉴定出一种免疫机制。该结果现已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stmgxbyzmypcdnzjz_1.html
mBio:揭秘艰难梭菌在低氧环境中得以生存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mBio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促进艰难梭菌在低氧环境下生存的分子机制,艰难梭菌是一种仅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的病原体,该菌是与抗生素使用引发的相关肠道问题的主要原因,欧盟每年大约会有12.4万人感染艰难梭菌,平均每人会造成大约5000英镑的损失;艰难梭菌,尤其是致病性的变种是引发卫生保健系统中高度流行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还会阻碍抗菌疗法的应用,除非研究人员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mbiojmjnsjzdyhjzdysc_1.html
记录总数:139 | 页数:10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