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PLoS Biol:利用试纸条30秒内纯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核酸[ 2017-11-23 09:2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试纸条(dipstick)而能够快速地检测病原体和诊断人类、动物和植物疾病。
研究发现新型效应性Treg细胞亚群[ 2017-11-22 09:42 ]
近年来研究发现,Treg细胞会分泌一种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该因子已被证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能力,能够在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引起传染性免疫耐受。
血液干细胞逆转Ⅰ型糖尿病[ 2017-11-21 09:16 ]
16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显示,美国波士顿儿童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注入预先处理过的血液干细胞产生了更多的蛋白质PD-L1,抑制了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成功逆转了小鼠模型Ⅰ型糖尿病的症状。
Science:全球首例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实施[ 2017-11-20 12:34 ]
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17日报道了一项人类医疗史上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尝试在人体内直接进行基因编辑。他们向一名44岁的患者血液内注入了基因编辑工具,以永久性改变基因的方法来治愈严重遗传疾病。
Gastroenterology:逆转传统认知!科学家发现引发人群饭后腹胀的病因并非谷蛋白 而是果聚糖![ 2017-11-17 09:30 ]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奥斯陆大学和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发现,很多人在摄入含有小麦的食物后出现的腹胀感觉或许是由于机体对果聚糖敏感,而罪魁祸首并非是科学家普遍认为的谷蛋白。
新研究!环境毒素竟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2017-11-16 09:23 ]
近日,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昼夜节律会受到环境毒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篇文章中,科学家基于对水蚤的研究发现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多种毒素能够引起动物体内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改变。
Nature:重大突破!IL11才是导致器官纤维化的元凶[ 2017-11-15 09:28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鉴定心脏、肾脏和其他组织中的慢性纤维化疾病的关键促进物,发现一种被称作白细胞介素11(IL11)的关键性蛋白导致纤维化疾病和器官损伤。
Genes & Devel:科学家发现特殊蛋白在基因调节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2017-11-14 10:22 ]
日前,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BRWD2/PHIP的蛋白质或能结合在组蛋白赖氨酸4(H3K4)的甲基化位点上,而这种关键分子事件能够影响基因表达,这似乎是通过一种未知的蛋白结构域来完成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
Nature:美学者报道宿主和病毒特性预示哺乳动物间传染可能性[ 2017-11-13 09:46 ]
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生态健康联盟Kevin J. Olival研究员和Peter Daszak研究员的一项病毒学重要研究成果
Nature:重磅!KO皮肤细胞再生多年争论!利用转基因干细胞再生完整的人表皮[ 2017-11-10 09:04 ]
多亏了一个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的国际团队,一名因患上一种危及生命的遗传病而丧失了大部分外层皮肤的7岁叙利亚难民如今在他的大约80%的身体上有了利用他自己的细胞培育出的转基因皮肤。而且正如该团队于2017年11月8日在Nature期刊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的那样,这名男孩表现良好。这篇论文的标题为“Regeneration of the entire human epidermis using transgenic stem cells”。
Sci Rep:科学家如何开发出能提供广泛保护效能的通用型流感疫苗?[ 2017-11-08 09:58 ]
流感季节马上到来,到时候很多人都会去找医生就诊或去医院接种流感疫苗,而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使这一现状成为过去,包括来自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通用型的疫苗,即一种能够保护机体抵御多种甚至所有季节性和流行性的流感病毒。
重磅!科学家开发出能准确高效预测个体冠心病风险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2017-11-07 09:28 ]
近日,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3000多名患者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助推进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治疗,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冠心病的新型疗法。
JAMA Psych:炎性生物标志物或会影响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2017-11-06 09:42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西佩洛塔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殊的炎性生物标志物或能影响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而C反应蛋白(CRP)所产生的保护效应或许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直接相关。
Nat Commun:科学家们找到阿兹海默症的最早期大脑症状[ 2017-11-03 09:37 ]
最近,来自Lund大学的研究者们首次发现了大脑最早的阿兹海默症症状。这一发现对于未来的阿兹海默症研究以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阿兹海默症发病过程中,大脑的变化主要是beta-淀粉样蛋白质的囤积,这一现象往往在病征出现前20年就开始发生。
Nature:重大发现!揭示出一种触发Th17细胞产生的新机制[ 2017-11-02 09:5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莱恩伯格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触发Th17产生的新细节。Th17细胞发出信号,以便吸引其他的帮手到达肿瘤部位或感染位点。他们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够有助人们寻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0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SCTM:发现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骨膜组织[ 2017-11-01 09:18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术(hip replacement surgery)期间通常丢弃的骨膜组织富含成体干细胞,有望提供一种用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新来源。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PNAS:治疗癌症的新型抗体疗法[ 2017-10-31 09:46 ]
最近,来自Rush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发现,特定的癌症分子能够利用机体免疫系统的蛋白质分子延缓死亡。研究者们同时发现利用抗体中和这类分子能够杀伤肿瘤细胞,进一步缩小小鼠中肿瘤的体积。
诺华山德士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生物仿制药在欧盟进入审查[ 2017-10-30 09:48 ]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旗下仿制药单元山德士(Sandoz)近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受理该公司提交的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生物仿制药上市许可申请(MAA),该药所针对的原研药是安进的重磅产品Neulasta(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
重磅!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台发表新型DNA/RNA碱基编辑器,可校正点突变[ 2017-10-27 09:34 ]
自从5年前CRISPR热潮开始以来,科学家们就竞相开发这种强大工具的更加全面或高效的版本,从而能够极大地简化DNA编辑。本周发表在Science期刊和Nature期刊上的两项研究进一步扩大了CRISPR的使用范围,开发出一种更加微妙的被称作碱基编辑(base editing)的方法来修复遗传物质:一项研究扩展了一种编辑DNA的策略,而另一项研究通过对RNA进行碱基编辑而开辟了新的领域
对病毒进行实时测序如何帮助有效抑制传染病的暴发[ 2017-10-26 09:01 ]
在病毒疫情爆发后,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常常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评估病毒的扩散机制以及病毒的来源,2007年爆发的口蹄疫就代表了实时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的开端,通过对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人员不仅能够确定突变的病毒,还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病毒的进展。
Nature:重大突破!揭示血细胞释放化学信号S1P机制[ 2017-10-25 09:14 ]
血源性化学信号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是由血细胞释放出来的,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和血管功能。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S1P是如何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在血细胞中发现了这种通路。他们的发现对治疗各种免疫疾病和血管疾病产生广泛的影响。
重磅论文再指马兜铃酸为强致癌物,该限用还是禁用?[ 2017-10-24 09:25 ]
15 年前,马兜铃酸被列为 1 类致癌物。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纷纷禁止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使用,但在中国大陆许多家庭都备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
Science:揭示天然的多反应性IgA识别微生物群机制[ 2017-10-23 10:27 ]
IgA被认为包被着驻留在肠道中的共生微生物群(commensal microbiota),并且抵抗肠道病原菌。IgA反应是在正常的稳态条件下发生的,而且在诸如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之类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参与T细胞依赖性的和T细胞不依赖性的分化通路。然而,尽管稳态IgA(homeostatic IgA)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它的反应特异性长期以来却是未知的。
重磅!科学家开发出能准确高效预测个体冠心病风险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2017-10-19 09:24 ]
近日,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3000多名患者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助推进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治疗,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冠心病的新型疗法。
Nat Commun:突破!科学家成功阐明糖分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分子关联[ 2017-10-18 09:05 ]
近日,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为期9年的癌症领域联合研究项目,如今研究者阐明了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如何刺激肿瘤的生长,沃伯格效应是癌细胞快速破碎糖分子的一种反应,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阐明糖分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关联,该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未来研究人员或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饮食策略。
Sci Rep:压力或许与垃圾食品一样有害![ 2017-10-17 08:55 ]
众所周知,吃的不健康则身体就会不健康。但最近来自BYU的研究者们则发现压力过大与吃不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有同样的危害。
Nat Commun:突破!科学家发现一种能控制机体衰老的新型分子通路![ 2017-10-16 10:01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分子通路,该通路可以控制蠕虫和哺乳动物机体的寿命和健康寿命
科学家发现植物激素“核受体”作用机理[ 2017-10-13 09:15 ]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方方面面。传统认为,植物激素的受体定位于细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长素等激素的受体却定位于细胞核中,这类似于动物激素的“核受体”。目前,人们对植物激素“核受体”的生理意义及作用机理尚所知甚少。
Nat Commun:重磅!科学家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制造出功能性的小肠组织片段[ 2017-10-12 09:28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制造出了生物工程化的功能性小肠组织片段,当被植入到大鼠机体中时,这种小肠组织片段能够将营养物质运输到血液中。
Nat Materials:液体活检技术或有望成为早期方便检测肝细胞癌的新型手段[ 2017-10-11 09:09 ]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穆尔斯癌症中心和中山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对包含循环肿瘤DNA(ctDNA)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方法。
Cell:鉴定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驱动基因[ 2017-10-10 09:14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这种癌症的最为常见形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的基因基础,以及这些基因如何可能在患者对治疗作出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Nature子刊:神秘蛋白质引发代谢紊乱分子机制[ 2017-10-09 13:48 ]
根据最近来自南卡罗琳娜大学的研究者们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细胞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反应或许是引发代谢紊乱的原因,而非结果。在这一研究中,作者们鉴定出了一中此前很少被报道的启动代谢紊乱效应的分子。
日本利用iPS细胞将量产血小板[ 2017-09-30 12:40 ]
报道,日本国内16家制药和化学相关企业在全球首次实现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生产属于血液成分之一的血小板技术。iPS细胞是可成长为身体任何部分的万能细胞,而目前获得血小板的手段只能依赖献血,还面临短缺的情况。如果能借助ips细胞大量生产血小板,则无需依赖献血就能进行输血。
科学家发现DNA被动去甲基化的新作用[ 2017-09-29 11:04 ]
DNA甲基化是胞嘧啶的甲基化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多项生物学过程均涉及DNA甲基化水平的调控。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郑辉课题组通过研究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甲基化(胞嘧啶的甲基化)的调控,发现DNA被动去甲基化的新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Cell Stem Cell:前列腺素E可抑制白血病干细胞[ 2017-09-28 09:59 ]
在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费城儿童医院、威尔康乃尔医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两种已被批准安全地用于人体的药物可能能够改善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7日的Cell Stem Cell期刊上
Cancer Discov:重大突破!Galectin-3抑制剂有望治疗对KRAS上瘾的癌症[ 2017-09-27 09:1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大约一半的起源自KRAS突变的肺癌和胰腺癌在疾病进展期间对这个基因上瘾。通过理解导致这些癌症继续依赖于KRAS才能存活的机制,他们能够鉴定出一种能够靶向它的药物。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11日在线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alectin-3, a druggable vulnerability for KRAS-addicted cancers”。
Science:新抗体能抵御99%艾滋病病毒变种[ 2017-09-26 09:19 ]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制药商赛诺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联合开发的一种新抗体,可攻击99%的艾滋病病毒(HIV)株系,防止灵长类动物受到感染。该抗体已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人类临床试验将于明年启动。
PNAS:鉴定出一种治疗HIV的潜在新方法[ 2017-09-25 09:5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靶向人蛋白而不是不断发生突变的病毒的医学疗法可能有朝一日有益于已对当前用来保持身体健康的“药物混合物”产生抵抗力的HIV感染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
艾滋病疫苗又有新靶点[ 2017-09-22 09:22 ]
艾滋病疫苗研发再获新突破。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科学家在艾滋病病毒(HIV)包膜蛋白内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位点上,发现了一类聚糖分子,其可作为广泛中和抗体“VRC26”的特定靶点,加速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Science子刊:鉴定出血管是糖尿病的治疗靶标[ 2017-09-21 09:13 ]
血管在调节营养物从血液转移到体内的器官中发挥着一种经常被忽视的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医学院和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分泌的蛋白,即爱帕琳肽(apelin, APLN),在调节脂肪酸跨过血管中的作用。
Cell:重磅!深刻揭示细胞通信语言[ 2017-09-20 09:37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胞用来彼此之间进行通信的分子密码。这种“语言”被认为在许多类型的细胞通信中是常见的,而且对设计未来的疗法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7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binatorial Signal Perception in the BMP Pathway”。论文通信作者为Caltech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Michael Elowitz。
JBC:突破!科学家鉴别出机体慢性炎症和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分子关联![ 2017-09-19 09:20 ]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炎症如何诱发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炎症能够激活IRAK1,而且这种酶类还能够通过阻断IRS-1来阻断肌肉中的胰岛素信号,从而就能够明显降低肌肉中胰岛素代谢葡萄糖的能力。
重磅!科学家开发出能准确高效预测个体冠心病风险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 2017-09-18 10:04 ]
近日,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13000多名患者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助推进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治疗,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冠心病的新型疗法。
引发牛奶过敏的关键miRNA分子[ 2017-09-15 09:30 ]
根据最近发表在《Aller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miR-193a-5p是一个调节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的关键转录后调控分子,这一调控机制进一步影响了儿童产生牛奶过敏的症状。
重磅!多篇Nature揭示为何自闭症与怀孕期间严重感染存在关联[ 2017-09-14 09:25 ]
两项研究表明小鼠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菌株调节着它们生下的幼鼠产生异常行为的风险。在第一项研究中,肠道细菌似乎是怀孕期间母鼠遭受的感染能够对它们的后代产生的不良反应的调节者。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母鼠在怀孕期间遭受感染,那么它们生下的幼鼠会产生类似自闭症的行为,而且这种情形仅在某些肠道细菌菌株存在时才会发生
Sci Rep: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改变花的颜色[ 2017-09-13 09:20 ]
最近,科学家们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改变了一种日本花园花卉的颜色,这一突破证明CRISPR技术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Science:发现一种海藻光致酶直接利用蓝光将脂肪酸转化为烃类化合物[ 2017-09-12 09:2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海藻光致酶(algal photoenzyme)利用蓝光将脂肪酸转化为烃类化合物。这一发现有可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制造烃类化合物能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algal photoenzyme converts fatty acids to hydrocarbons”。
Science:在帕金森病早期进行抗氧化剂治疗有望阻止神经退化,改善神经元功能[ 2017-09-11 09:3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卢森堡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有害的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神经元退化的级联事件,并且找出干扰它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7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沉积物有机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功能基因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2017-09-08 09:0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和龙课题组的副研究员晏再生等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环境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微生物功能基因相互作用强化沉积物中苯并(a)芘的降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Cell Rep:肝素能够促进摄食以及体重的增加[ 2017-09-07 09:13 ]
肝素是被广泛用于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它是以体内天然的抗凝剂为蓝本开发并命名的。然而,根据最近由来自贝勒医学院与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者们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的一盘文章则发现肝素具有促进摄食以及体重增加的作用。这一发现意味着肝素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调节食欲以及控制体重的潜在靶点。
记录总数:2425 | 页数:49  <...29303132333435363738...>  
联系西宝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