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威胁”,其核心问题是骨量流失与骨微结构破坏。多数人知晓“补钙+维生素D”对骨骼的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关键协同因子--维生素K,尤其是维生素K2,它是实现“钙精准沉积”的核心保障。
核心认知:钙的“有效利用”比“大量补充”更重要
骨骼健康的关键在于“钙的定向沉积”而非盲目堆积。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钙吸收,而维生素K2的核心功能是“引导钙进入骨骼”,避免其在血管壁、关节等部位异常沉积(如血管钙化)。缺乏维生素K2,即使补充足量钙与维生素D,也难以提升骨密度,反而可能增加代谢风险。
维生素K2强健骨骼的两大机制
维生素K2是骨骼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其护骨作用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相关研究已证实其临床价值(《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17年数据显示,补充K2可降低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风险30%以上):
1. 激活骨钙素,促进钙矿化
肝脏合成的骨钙素需经维生素K2激活后才具备生物活性。激活后的骨钙素可特异性结合钙离子,将其锚定在骨骼胶原蛋白基质中,完成骨矿化过程,直接提升骨密度与骨骼韧性。
2. 调节骨代谢平衡,抑制骨吸收
骨骼始终处于“成骨-破骨”动态平衡中。维生素K2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吸收速度;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速骨基质合成,使“成骨速率>破骨速率”,从源头延缓骨量流失。
重点人群:这些人亟需补充维生素K2
50岁以上人群:骨量自然流失加速,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加剧骨钙流失);
确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者:需维生素K2提升钙利用效率,辅助改善骨密度;
长期补钙+维生素D但骨密度无改善者:多为缺乏钙“定向沉积”调控因子;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抗凝药者:此类药物会干扰维生素K代谢,增加骨松风险。
科学补充:维生素K2的实用方案
维生素K2为脂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饮食补充,与少量健康脂肪同食可提升吸收率。
1. 高性价比食物来源
首选:纳豆(每100g含K2约1000μg,为天然最高来源),每日50g即可满足日需;
次选:硬质奶酪(切达、高达奶酪)、发酵豆制品(豆豉、黄豆酱)、动物肝脏(每周1-2次,每次50g)。
2. 肠道自主合成辅助
肠道菌群可合成部分K2,需通过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菌菇)、益生菌(无糖酸奶)及避免滥用抗生素,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3. 补剂补充规范
补剂补充核心规范
适用前提:饮食摄入不足,或属于50岁以上、确诊骨松等重点人群。
剂型选择:优先MK-7型(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避免盲目选MK-4型。
服用方式:随餐(含脂肪餐食最佳),可与钙、维生素D补剂同服,增强协同作用。
骨骼健康是系统工程,钙、维生素D与K2缺一不可。科学补充K2,让“补进去的钙”真正成为骨骼的“支撑力”,远离骨质疏松威胁。
 |
 |
 |
| 官网:www.cxbio.com |
微信服务号: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订阅号:seebiotech |
泉养堂:www.canmed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