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 Signal:关键蛋白缺失会抑制细胞的运动[ 2019-05-07 09:22 ]
- UConn研究人员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报告说,在其表面缺失某种CD13蛋白质的细胞无法正常运动。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如何移动和修复正常组织中的伤口,以及癌症如何通过身体传播。
- Nat Commun:靶向作用细菌“超强力胶水”蛋白有望开发出新型抗菌疗法[ 2019-05-06 10:50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细菌外膜(细菌的超强力胶水)中的特殊蛋白粘附在机体某些部位并不断繁殖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创新性疗法,同时也有望推动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抗菌策略。
- Cell:科学家发现人类多能性创始人细胞 有望帮助理解肿瘤癌变的分子机制[ 2019-05-05 12:44 ]
-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人类干细胞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细胞亚群,其似乎能发送信号促进周围细胞发育和生长。这种人类多能性创始人细胞(human pluripotent founder cells)及其鉴别细胞过程的发现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癌变肿瘤的生长,以及人类干细胞如何制定决策来决定哪些细胞癌变。
- Science子刊:开发一种用于阿尔茨海默早期诊断症的血液测试[ 2019-04-30 12:45 ]
- 韩国多家机构的一个大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血液检测方法,可以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早期阶段检测出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这篇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的研究以及他们开发的检测这种疾病的技术。
- Nat Commun:科学家用小分子改变DNA三维结构,有望开发新型抗癌药物[ 2019-04-29 10:57 ]
-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改变基因组的空间结构,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这项工作为开发一类可以改变三维基因组的新的抗癌表观遗传药物开辟了新方向,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 Cell Stem Cell:揭示维持白血病干细胞新机制!有望彻底打击癌干细胞[ 2019-04-28 10:48 ]
-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非常有效,可以产生深度缓解并延长生存。然而,这些患者体内仍存在静息的白血病干细胞,因此他们必须继续使用抑制剂治疗以维持缓解。这些“休眠细胞”是在骨髓的微环境中保持静止的白血病干细胞。骨髓是一种特殊的解剖位置,已知它能维持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所有血细胞的前体)。然而,白血病干细胞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维持作用尚不清楚。
- Nature:开发出Cas9-MMEJ可编程基因编辑方法,有望治疗143种由DNA微重复引起的疾病[ 2019-04-26 10:14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CRISPR-Cas9和一种很少使用的DNA修复途径编辑和修复一种特定类型的与微重复(microduplication)相关的基因突变。这种可编程基因编辑方法克服了之前在基因校正中所遭遇的低效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4月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ecise therapeutic gene correction by a simple nuclease-induced double-stranded break”。
- Cell:重磅!抑制外泌体PD-L1可诱导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9-04-25 14:29 ]
- 一类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药物彻底改变引发了癌症治疗变革:许多直到最近还被认为无法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正在经历长期缓解。
- Cell:肠道细菌研究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挖掘肠道细菌产生的分子[ 2019-04-24 16:15 ]
- 人类的肠道拥有数万亿个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共同产生数以千计的独特小分子。绝大多数这些分子的来源和生物学功能都是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发现了源自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生理学特征的化学物,从而揭示出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
- Blood:利用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有望治疗β-地中海贫血[ 2019-04-23 13:34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波士顿儿童医院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将CRISPR-Cas12a基因编辑应用于患者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中,开发出一种治疗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β-地中海贫血---的策略。
- RNA干扰被发现是人类神经早期发育的“保护伞”[ 2019-04-22 15:53 ]
- 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经前体细胞可以利用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这一研究首次发现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机制在人类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研究》上。
- Nature子刊:开发出可在几分钟内检测基因突变的CRISPR芯片[ 2019-04-19 13:23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克莱蒙特学院联盟凯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CRISPR与用石墨烯制成的电子晶体管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一种可在几分钟内检测出特定基因突变的新型手持设备。这种称为CRISPR-Chip(CRISPR芯片)的设备可用于快速诊断遗传疾病或评估基因编辑技术的准确性。他们使用这种设备来鉴定来自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DNA样品中的基因突变。
- Celularity凭借胎盘干细胞或将引领细胞疗法规模制造新时代[ 2019-04-17 09:29 ]
- 4月11日,Celularity公司宣布签订了一项长期租赁协议,将在新泽西州建立一个14.5万平方英尺的先进细胞制造和研究设施。该公司正在开发利用人胎盘干细胞衍生的同种异体细胞疗法。
- DNA的甲基化水平或与机体肥胖直接相关[ 2019-04-16 16:20 ]
- DNA甲基化是一种调节基因表达或关闭的特殊机制,其常常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营养习惯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拉加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或与机体肥胖直接相关。
- 为何特定的缺陷基因仅会在机体特定部分引发癌症?[ 2019-04-15 14:40 ]
-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试图揭示癌症是如何开始的,毫无疑问答案在于细胞内部及DNA上的信息;当细胞中DNA中出现某些缺陷时,其就会促进细胞过度生长和分裂,但尽管缺陷的基因是不同类型癌症的共同点,但并非所有癌症都会携带相同缺陷的基因,并非携带缺陷基因的所有细胞都会发生癌变,实际上,有些缺陷仅会在机体特定器官中引发癌症(即使机体中所有细胞都携带这种缺陷)。
- 细菌劫持免疫细胞[ 2019-04-12 13:42 ]
- 沙门氏菌可劫持免疫细胞,并利用它们在体内传播。针对小鼠细胞进行的实验表明,这种细菌通过扰乱肠道内的电信号达到这一目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 Immunity:EB病毒疫苗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04-12 09:33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由EB病毒(EBV,Epstein-Barr virus,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所诱发的多种抗体阻断细胞感染的分子机制,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其会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特定癌症发生有关,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的候选疫苗,其或能在动物体内诱导潜在的EB病毒抗体反应,从而阻断细胞感染和癌症的发生。
- 科学家揭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表达新机制[ 2019-04-11 09:13 ]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所许杰课题组通过设计的PD-PALM多肽降低了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量,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靶向多肽分子经优化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
- 血液检测就有助于更早诊断这种妊娠并发症[ 2019-04-10 10:51 ]
- 最新发表在《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发现,简单的血液检测就有助于更早诊断这种妊娠并发症,显着改善孕产妇状况,同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健康影响。
- BBI:科学家鉴别出与细胞衰老相关的基因突变[ 2019-04-09 09:43 ]
- 近日,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基因突变或会与多种精神压力相互作用,这些精神压力包括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PTSD)、疼痛及与细胞老化相关的睡眠障碍等
- Science:揭秘真菌病原体进化成为机体肠道共生体的分子机制[ 2019-04-08 10:37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致病性酵母转化成为一种免疫共生体,揭开了机体肠道进化和通用性疫苗背后的奥秘。当试图增加酵母对非原生宿主的致病性时,研究者意外地将真菌转化成了共生的肠道菌群,其能支持宿主的生存而不是对抗宿主。
- Nat Commun:开发出一种高效诊断多种癌症亚型的新技术[ 2019-04-04 09:28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潜在的诊断方法,其或能对癌症样本中的融合基因(fusion genes)进行检测,融合基因与五分之一的癌症有关,同时这种新方法还能对癌症中存在的重排DNA进行准确检测,相比当前方法而言,其能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为合适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 临床实验再度失败,我们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么?[ 2019-04-03 09:58 ]
- 一个世纪以后,我们知道了这些斑块中充满一种叫做beta-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这是这种以Alzheimer的名字命名的疾病的特点。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这种疾病的其他特点,目前的主流理论仍然认为beta-淀粉样蛋白是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的主要诱因。
- Mol Cell:科学家成功解析两种促癌酶类的结构特性及关键差异[ 2019-04-02 09:05 ]
-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析了两种促癌酶类USP25和USP28的结构,同时还阐明了两种酶类活性的明显差异,酶类USP25和USP28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生长,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开发出新型副作用较小的抗癌药物。
- 获欧盟委员会支持 首款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疗法今年有望上市[ 2019-04-01 10:28 ]
-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对其在研基因疗法Zynteglo(前称LentiGlobin)的上市授权申请(MAA)表达了支持。他们推荐批准这款基因疗法用于治疗12岁以上非β0/β0基因型的输血依赖性β型地中海贫血症(TDT)患者。
- 美国合作开发出可完全降解的生物塑料[ 2019-03-29 10:53 ]
- 由佐治亚大学(UGA)研究人员、研究生和知名校友组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秸秆PHA研究小组,与RWDC基金会合作,合成了一种食品级聚合物,该聚合物将用于开发一种商业上可行的秸秆原料。
- 脊髓损伤后只能坐轮椅?诱导多能干细胞疗法要让患者站起来![ 2019-03-28 09:57 ]
- 日本政府批准了庆应大学研究团队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试验计划。预计今年夏天启动的这项计划,这将是全球首例相关临床研究。诱导多能干细胞疗法的原理是什么?它能让万千脊髓损伤患者自由行走吗?
- 全球首个花生过敏免疫疗法Aimmune公司脱敏疗法AR101欧洲III期研究获成功[ 2019-03-27 09:22 ]
- Aimmune Therapeutic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创新疗法治疗潜在危及生命的食物过敏症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其花生过敏免疫疗法AR101治疗花生过敏的III期欧洲临床研究ARTEMIS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
- 中国制定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 2019-03-26 09:08 ]
- 由专家历时一年半、多次修改制定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24日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标志着心血管疾病诊疗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 科学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奥秘[ 2019-03-25 12:52 ]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书宁临床组合作,发现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机制,首次揭示了体内一种关键的转录因子(蛋白质)“Bach1”在调控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理解干细胞维持自身特性、胚胎发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可能为开发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 关于贝类食物过敏,你需要知道的[ 2019-03-22 09:17 ]
- 我们中间的部分人群会在摄入海鲜菜肴之后出现嘴唇或眼睑肿胀,脸部或身体出现瘙痒和皮疹的情况,甚至在吃虾,龙虾,螃蟹,蛤蜊,贻贝,牡蛎等食物几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这说明这些不幸的人们可能会对贝类过敏。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一种超免疫应答机制,其中IgE是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
- Mol Psych:炎症反应与心脏病及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2019-03-21 09:11 ]
-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心脏病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症。虽然炎症是抵抗感染所必需的自然反应,但由心理压力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则是有害的。
- Nat Biotechnol:重大突破!重编程巨噬细胞作为传感器实现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检测![ 2019-03-20 10:32 ]
- 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工程系、放射科、分子影像科的Sanjiv S. Gambhir教授的带领下开发了一种基于细胞的体内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高敏感性的肿瘤早期诊断。
- Human Reprod:深入解读试管婴儿技术在过去25年的显著变化[ 2019-03-19 09:35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uman Reproduc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过去25年里,在曼彻斯特圣玛丽医院通过体外受精(Vitro Fertilisation)出生的婴儿的出生体重增加了将近200克,相关研究或强调了早期试管婴儿技术和当前试管婴儿技术所引发新生儿体重的变化情况。
- Nature深度:CAR-T疗法想要腾飞,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2019-03-18 12:43 ]
- 随着CAR-T疗法的应用不断扩展,理解CAR-T疗法的局限并克服这些障碍,对发掘CAR-T疗法的全部潜能至关重要。日前,《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盘点了限制CAR-T疗法长期缓解疾病的种种障碍,作者同时对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潜在策略和研究进行了总结。
-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一览[ 2019-03-17 09:50 ]
-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寨卡病毒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 Nature:重大进展!中美德科学家揭示血清素并不仅仅是一种神经递质[ 2019-03-16 10:17 ]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沙克生物科学研究所、洛克菲勒大学和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长期以来因在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作用而闻名的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serotonin)也能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调节神经元中的基因表达。
- Cell Rep:科学家鉴别出参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及疗法耐受性的关键酶类[ 2019-03-15 09:39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具有侵袭性(恶性)的分子机制。
- FDA连续更新5大指南 癌症临床试验将迎来新变化[ 2019-03-14 12:53 ]
- 日前,FDA发布了4项关于癌症临床试验标准的指导文件草案和关于青少年患者入组成人肿瘤学临床试验的指导文件终稿。这些文件更新了癌症临床试验招募患者入组的标准,在澄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入组标准的同时,有望让原先无法加入临床试验的患者获得入组的机会。
- 好消息!干细胞治疗再获2019“两会”关注!委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快细胞治疗产品特别是干细胞产品审批改革的力度[ 2019-03-13 09:07 ]
-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2019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在今年会议期间干细胞治疗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获得多位委员关注并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
- J Bio Chem:突破!绿茶、胡萝卜中的关键成分可以逆转阿尔兹海默症![ 2019-03-12 09:11 ]
- 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的研究人员表示,含有绿茶和胡萝卜中某些物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 和 阿魏酸,FA)的饮食可以逆转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样症状,而这些小鼠携带基因突变,本应该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 Nat Med:发现免疫治疗新药物!免疫细胞吃不吃肿瘤细胞它说了算![ 2019-03-11 09:40 ]
- 髓系免疫细胞会通过吞噬癌细胞来杀伤癌细胞,但是癌细胞会通过发出“别吃我”的信号来避免被免疫细胞吞噬。而近日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的免疫学家Ton Schumacher、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UMC)Ferenc Scheeren及其合作者发现了一种抑制“别吃我”信号的新方法,从而找到了免疫治疗的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 蛋白质新功能:电导体!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2019-03-08 10:18 ]
- 传统上,单蛋白质分子被广泛认为是电绝缘体。最近的一项发现推翻了这一观点,指出蛋白质是强的电导体。
- 确定难以捉摸的先天免疫蛋白的结构[ 2019-03-08 10:20 ]
- UT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来确定迄今为止解决的最小膜蛋白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的近原子结构。他们的工作可以改善癌症的免疫疗法,改善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 Nat Commun:如何延年益寿?抑制关键蛋白的表达改善机体自噬机制或能实现![ 2019-03-08 09:40 ]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线虫、果蝇和小鼠组织中,Rubicon的表达水平会以一种年龄相关的方式增加。
- 睡觉前服用蛋白质对健康的影响[ 2019-03-07 15:47 ]
- 作者认为,睡眠是肌肉恢复和成长的独特机会。从根本上说,睡前蛋白质可用于改善白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分布。当氨基酸只能在血液中获得时,肌肉只能自我生长和自我修复。与血糖不同,身体不会储存和释放氨基酸以维持接近恒定的循环水平。
- 超级重磅!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全球第二例HIV感染者“伦敦病人”被成功治愈![ 2019-03-06 15:20 ]
- 尽管使用“治愈”这个词非常谨慎,但近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成功清除了HIV,这例患者的姓名尚未透露,被称为“伦敦病人”。全球第一例成功治愈艾滋病的患者名为Timothy Ray Brown,也被称为“柏林病人”,他在2007年治愈了艾滋病。
- 科学家鉴别出一种新型罕见的人类骨骼疾病[ 2019-03-05 15:42 ]
-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罕见的骨骼疾病,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他们还发现,一种小型的RNA分子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前研究人员并未在先天性人类疾病中观察到这种特殊的RNA分子,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受影响的患者非常重要,其还能帮助研究者理解其它的罕见疾病诊断技术。
- 蜘蛛丝可以被用来制作“人造肌肉”?[ 2019-03-04 16:12 ]
-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称为“超收缩”的蜘蛛丝属性,其中纤细的纤维可以随着水分的变化而突然收缩。新的发现是,不仅螺纹收缩,它们同时扭曲,提供强大的扭转力。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
- 震惊!脂肪细胞居然有自己的生物钟![ 2019-03-01 12:49 ]
- 一项最新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具有它们自己内在的生物钟,它们表现出了可以影响更关键代谢功能的昼夜节律。这项由英国萨里大学的Jonathan Johnston博士领导的研究第一次探索了来自生活环境变化不大的人身上的脂肪细胞的昼夜节律。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