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核酸室温保存 | 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西宝生物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站搜索 » 搜 索:遗传
Seebio(R) Reverse Transcriptase逆转录酶
“逆转录”是指,在生物学中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此过程中,核酸合成与转录(DNA到RNA)过程与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RNA到DNA)相反,故称为逆转录。逆转录过程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之一,在逆转录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故而逆转录酶在RNA逆转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西宝生物系列逆转录产品,与市面上其他逆转录产品相比,拥有更高的逆转录反应温度,cDNA产量更高,具有更完整的基因代表性。[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seebioreversetranscr_1.html
Cell重磅:骨关节炎研究里程碑!82万人样本揭示众多新<font color='red'>遗传</font>风险因素
骨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全球受到这一疾病困扰的人群已经超过3亿,患者不仅要忍受疼痛,还有致残风险,并且该疾病目前无法治愈,因此亟需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cellzbggjyyjlcb82wry_1.html
Nature子刊:做免疫细胞好难,太拼“老”得快!科学家找到新方法,有望助其“重获新生”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在 Nature Immunology 发布关于T细胞耗竭的最新研究。研究指出,TEX是成熟CD8 T细胞的一种独特状态或分化分支,在去除慢性抗原暴露后,仅有一小部分TEX能够存活并重新恢复微小的TMEM表型和转录特征,这意味着,这些“恢复性”TEX(REC-TEX)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了TEX的表观遗传特性,在再次激发感染时,REC-TEX依然高度受损,无法为人体提供应有的免疫保护。[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aturezkzmyxbhntpldk_1.html
旧药可新用!Cell子刊揭示糖皮质激素药物相关副作用的<font color='red'>遗传</font>位点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Mitchell A. Lazar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dividual-specific functional epigenomics reveals geneticdeterminants of adverse metabolic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的文章,揭示糖皮质激素药物相关副作用的遗传位点。[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jykxycellzkjstpzjsyw_1.html
这类人群感染HPV后可能成为“树人”!Cell揭示CD28缺乏与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2021年7月1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法国巴黎大学Jean-Laurent Casanova和Vivien Béziat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该研究对树人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他们聚焦于该家系的CD28缺陷,发现遗传性T细胞CD28缺陷仅轻微损害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但存在此遗传缺陷的患者易感染HPV。[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zlrqgrhpvhkncwsrcell_1.html
PNAS惊人大发现!发烧竟能抗癌,“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或许不是谣传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Erika L. Pearce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对这一疑问进行了科学的解答,该团队在《PNAS》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成果,发现机体体温的升高有益于优化CD8+T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增强线粒体蛋白的翻译效率,从而有效抵御癌细胞的侵袭。[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pnasjrdfxfsjnkaxbbdd_1.html
高血压<font color='red'>遗传</font>吗?Nature子刊揭示高血压的<font color='red'>遗传</font>机制
关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肾脏是与血压调节、高血压和抗高血压治疗相关的关键器官。然而,目前我们对高血压易感性的遗传介导的肾脏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aciej Tomaszewski团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文章,通过肾脏多组学分析揭示高血压的遗传机制。[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gxyycmnaturezkjsgxyd_1.html
Science子刊:独立于胆固醇的<font color='red'>遗传</font>因子SVEP1,或是人类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的源头!
近日,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其发现了一个独立于胆固醇的冠状动脉疾病影响因素,即SVEP1蛋白,其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导致炎症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sciencezkdlydgcdycyz_1.html
可喜可贺!不运动不吃药,中国学者揭示越吃越瘦的秘密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ohn R. Speakman课题组研究人员在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文章,揭示了1%蛋白质饮食可通过部分依赖下丘脑mTOR信号传导引起食物摄取减少和体重减轻。[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kxkhbydbcyzgxzjsycys_1.html
新研究发现:原来备孕男性也需要补充叶酸,精子中表观<font color='red'>遗传</font>变化会影响后代健康
近日,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的文章,证明了缺乏叶酸会影响精子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上的三甲基化(H3K4me3),而且这种变化可以叠加并被传递至胚胎,导致子代发育缺陷。[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xyjfxylbynxyxybcysjz_1.html
Nature子刊:决定午睡的原来是基因!睡得越频繁,心血管可能越“危险”
最近,由哈佛医学院领衔的一支研究团队带来的一项的研究提出,遗传变异是个体间午睡偏好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睡眠的基因多达数十种,并提供了午睡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初步证据。[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aturezkjdwsdylsjysd_1.html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font color='red'>遗传</font>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近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host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的研究成果,通过近2万个体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了19个可遗传的细菌类群和31个影响菌群特征的基因座,其中乳糖酶基因(LCT)和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2)在塑造我们的肠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影响。[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aturezkc18wrqjyzglf_1.html
有希望!Cell子刊:科学家揭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传播基础
近日,法国里尔大学Paolo Giacobini及斯特拉斯堡大学Anne-Laurence Boutillier小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上在线发表了文章,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通过跨代表观遗传传播。[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yxwcellzkkxjjsdnlczh_1.html
NEJM:超11万女性样本研究揭示,具有这些基因,乳腺癌更易“找上门”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Breast Cancer Risk Genes — Association Analysis in More than 113,000 Women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超过11万名女性的DNA测序分析,定义了临床上最有用的用于预测乳腺癌风险的基因,并提供了与蛋白质截短和错义突变相关的风险估计,以指导遗传因素对患病风险的影响。[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nejmc11wnxybyjjsjyzx_1.html
长生不老?Nature子刊:基因支配衰老的<font color='red'>遗传</font>学途径被发现!
研究人员对线虫的耐热突变体(寿命往往更长)进行了基因检测,并鉴定出硫酸酯酶2(sul-2)基因的等位基因pv17,后者是编码秀丽隐杆线虫硫酸酯酶家族的成员之一。结果发现,携带sul-2的pv17等位基因或无效等位基因gk187的线虫寿命比野生型要长,而删除sul-1和sul-3则不会影响线虫寿命,这表明硫酸酯酶sul-2在调节寿命方面起主要作用。[查看]
http://www.cxbio.com/Article/csblnaturezkjyzpsldy_1.html
记录总数:190 | 页数:13  <...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