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Nature揭示:植物如何在严寒酷暑、害虫啃食下求生[ 2021-03-24 09:31 ]
3月10号,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的辛秀芳课题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are required for NLR-mediated plant immunit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细菌感染诱发ETI的过程中,PTI也是不可或缺的,该研究首次将植物的两个主要免疫信号联系在一起,并阐明了PTI和ETI下游防御反应的相似性的机制。
代替吗啡治疗疼痛的依赖!Science子刊:基于CRISPR和锌指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缓解慢性疼痛[ 2021-03-23 10:07 ]
2021年3月1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题为“Long-lasting analgesia via targeted in situ repression of NaV1.7 in mice”的研究,利用dCas9蛋白和锌指蛋白靶向定位Nav1.7,阻止Nav1.7基因的表达,从而缓解小鼠慢性疼痛。
超重而健康是幸存者偏差?新研究揭示,有些基因可以增加肥胖风险,但也可以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2021-03-22 10:04 ]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鉴定出了62个与体内脂肪水平升高和较低的心脏代谢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座,并发现基因座中的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发育,体内脂肪的分布和炎症等发挥保护功能。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必需空腹进行?NEJM最新研究揭示答案[ 2021-03-19 12:56 ]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Kaiser Permanente Northwest健康研究中心Teresa A. Hillier团队名为“A Pragmat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Screen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比较了妊娠期糖尿病的两种筛查方法,发现虽然这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有差异,但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单细胞技术揭示免疫检查点调节新机制[ 2021-03-18 13:06 ]
近日,来自纽约大学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中心的Rahul Satija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其开发了一种新型单细胞测序技术,识别和验证PD-L1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模式,从而确定了一种调节免疫检查点的新机制。
抑郁患者慢性疼痛的原因找到了!Nature子刊揭示不同的丘脑皮质回路是引起异常性疼痛的基础[ 2021-03-17 10:54 ]
2021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李娟和晋艳研究团队合作在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成果:Distinct thalamocortical circuits underlie allodynia induced by tissue injury and by depression-like states。他们发现,不同的丘脑皮质回路是由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基础。
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021-03-16 13:27 ]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mSystems》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NAS的摄入会显著减少小鼠肠道菌群中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并降低芳香烃受体(AHR)激动剂水平,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而另一种对健康无明显影响的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或许能作为NAS和糖的替代品。
Cell子刊揭示:中药成分可促进脂肪产热,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2021-03-15 13:35 ]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所刘军力课题组题为“The phytochemical hyperforin triggers thermogenesis in adipose tissue via a Dlat-AMPK signaling axis to curb obesity”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传统中药贯叶连翘的提取物贯叶金丝桃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产热。
可喜可贺!不运动不吃药,中国学者揭示越吃越瘦的秘密[ 2021-03-12 14:10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John R. Speakman课题组研究人员在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文章,揭示了1%蛋白质饮食可通过部分依赖下丘脑mTOR信号传导引起食物摄取减少和体重减轻。
Cell子刊:孕妇肥胖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障碍!高纤维饮食或能改善恢复![ 2021-03-11 14:40 ]
近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High-fiber diet mitigates maternal obesity-induced cognitive and social dysfunction in the offspring via gut-brain axis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物-脑轴可能是孕产妇肥胖引起后代认知和社交能力缺陷的基础,而摄入较高的膳食纤维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干预措施。
史无前例!Nature:全球首次可视化抗肿瘤机制,揭秘 “E3泛素连接酶”抵御癌细胞的全过程[ 2021-03-10 10:22 ]
近日,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发现人体细胞中存在一种“SCF–RBR E3–E3”泛素连接酶超级组装,可将泛素连接至F-box蛋白靶标,从而抵抗肿瘤发生。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型低温显微镜,首次可视化了这种抗肿瘤新疗法。
新研究发现:原来备孕男性也需要补充叶酸,精子中表观遗传变化会影响后代健康[ 2021-03-09 12:34 ]
近日,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期刊上的文章,证明了缺乏叶酸会影响精子中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上的三甲基化(H3K4me3),而且这种变化可以叠加并被传递至胚胎,导致子代发育缺陷。
Nature子刊:科学家成功分化出人类心脏形成类器官[ 2021-03-08 12:49 ]
人多能干细胞(hP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几乎可以体外扩增和分化为任何成年组织细胞类型,用于人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和疾病进展的研究,也是细胞疗法最有利的来源。近日,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的研究成果,其开发了一种方法,利用hPSC定向分化生成了复杂且高度结构化的三维心脏形成类器官(HFO),可用于研究心脏的早期发育模式和前肠的发育。
心情总是很糟糕?Nature:可能是你的肠道遇到“事儿”了[ 2021-03-05 13:23 ]
近日,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和脑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消化性溃疡疾病(PUD)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可能与重度抑郁症(MD)之间存在显著联系。
还在根据碳水含量选择饮食?NEJM揭示:这个指标才是重中之重[ 2021-03-04 14:16 ]
近日,NEJM在线发布了加拿大营养科学部的研究人员题为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随访揭示了来自五大洲的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中血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填补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
BMJ子刊:全植物性饮食后,这位女患者8年的血管病无药自愈![ 2021-03-03 09:16 ]
近日,发表在医学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旗下子刊《BMJ Case Reports》上的一篇病例报告中,来自新西兰吉斯伯恩的医生们描述了一名罕见的慢性病患者,经过全植物性饮食“疗法”后,疾病完全康复,使其摆脱了八年的痛苦。
肥胖者的福音!Nature发现脂肪细胞产热的关键蛋白[ 2021-03-02 09:50 ]
“每逢佳节胖三斤”,今年过年你胖了吗?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是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造成的。人体的胖瘦程度由脂肪细胞的数量和大小决定,体内的脂肪细胞可分为白色和棕色脂肪细胞两大类,白色脂肪负责储存多余热量,棕色脂肪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通过激活棕色脂肪细胞产热,提高机体能耗,已成为治疗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热点。
Microbiome:中国科学家带来全球首个跨人群基因目录,揭开“天生丽质”的秘密[ 2021-03-01 14:23 ]
近日,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skin resistom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microbiota cutotypes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汉族人群的822个皮肤样本进行测序,结合538个北美样本,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人类皮肤微生物基因组(iHSMGC),并充分分析了皮肤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特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和分布以及与国人皮肤特性相关的微生物表型。
要健康,少吃糖! Natura揭示:果糖不仅使人肥胖,还会伤害免疫系统[ 2021-02-26 15:28 ]
当地时间2月22日,由英国斯旺西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以及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题为“Fructose reprogrammes glutamine-dependent oxidative metabolism to support LPS-induced inflammation”的文章,发现高果糖饮食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发炎,且这种炎症会损害人体细胞和组织,导致器官和身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可能引起疾病发生。
一天一苹果,最强大脑靠近我!新研究发现,苹果还能促进神经元分化![ 2021-02-25 15:27 ]
近日,来自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tem 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Apple Peel and Flesh Contain Pro-neurogenic Compounds的研究成果,其发现苹果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槲皮素,能够促进成年小鼠的海马前体细胞存活和神经元分化,而果肉中丰富的3,5-二羟基苯甲酸则具有显著增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的功能。
Allergy:愉快吸猫不是梦,铲屎官过敏的“元凶”找到了[ 2021-02-24 15:42 ]
众所周知,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是一种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的CAT-AIT还存在许多缺陷。先前的研究表明寡核苷酸(CpG)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考虑是否可以使用高剂量的CpG寡核苷酸提高AIT的抗炎活性,以填补ATI功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空白。近日,卢森堡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Allergy》杂志上发表了文章,阐明了高剂量的特定佐剂分子CpG寡核苷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对主要猫过敏原Feld 1的过敏反应,从而促进人类对猫过敏反应的耐受性。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来了!《BMC》发文:NCAS可作为饮食糖替代品[ 2021-02-23 11:14 ]
近日,《BMC》发布了一篇题为High-dose saccharin supplementation does not induce gut microbiota changes or glucose intolerance in healthy humans and mice的文章,发现人和小鼠短期内食用糖精量在最大可接受水平(ADI)时,不会改变其肠道菌群稳态或引起葡萄糖耐受不良。
Nature子刊:决定午睡的原来是基因!睡得越频繁,心血管可能越“危险”[ 2021-02-22 14:27 ]
最近,由哈佛医学院领衔的一支研究团队带来的一项的研究提出,遗传变异是个体间午睡偏好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睡眠的基因多达数十种,并提供了午睡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初步证据。
Nature子刊:想要健康减肥,首选低脂高碳水饮食,还是高脂低碳水饮食?[ 2021-02-20 15:49 ]
近日,来自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与肾脏疾病研究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a plant-based, low-fat diet versus an animal-based, ketogenic diet on ad libitum energy intake的研究成果,发现相比动物性低碳水高脂饮食,植物性低脂高碳水饮食每天摄入的能量更少,但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确实更高。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2021-02-19 15:20 ]
近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host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的研究成果,通过近2万个体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了19个可遗传的细菌类群和31个影响菌群特征的基因座,其中乳糖酶基因(LCT)和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2)在塑造我们的肠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影响。
有希望!Cell子刊:科学家揭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传播基础[ 2021-02-18 15:12 ]
近日,法国里尔大学Paolo Giacobini及斯特拉斯堡大学Anne-Laurence Boutillier小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上在线发表了文章,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通过跨代表观遗传传播。
Nature揭示:支配爱情的多巴胺,如何调控大脑遗忘机制[ 2021-02-05 12:36 ]
近日,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Dopamine-based mechanism for transient forgetting的研究成果,发现大脑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通过PPL1-α2α′2-DAMB通路来引起短暂的遗忘,而一段时间后记忆又会自发地恢复。
Cell揭示:“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2021-02-04 14:49 ]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非是一片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的“净土”,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与免疫异常有关。近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的名为“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uralsinuses as a neuroimmune interface”的合作研究。该研究证明了脑脊液(CSF)中CNS来源的抗原积聚在硬脑膜窦周围,被局部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并呈递给巡逻的T细胞。
Science:老年人优先接种SARS-CoV-2疫苗更可能降低死亡率[ 2021-02-03 09:59 ]
近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Model-informed COVID-19 vaccine prioritization strategies by age and serostatus的文章,通过数字模型对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接种策略的效益做出了预测,发现60岁及以上的人群优先接种疫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率。
NEJM:超11万女性样本研究揭示,具有这些基因,乳腺癌更易“找上门”[ 2021-02-02 09:59 ]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Breast Cancer Risk Genes — Association Analysis in More than 113,000 Women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超过11万名女性的DNA测序分析,定义了临床上最有用的用于预测乳腺癌风险的基因,并提供了与蛋白质截短和错义突变相关的风险估计,以指导遗传因素对患病风险的影响。
Science:新冠突变毒株可能逃避中和抗体治疗,包括再生元和礼来的产品[ 2021-02-01 13:54 ]
1月25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哈佛医学院布莱格姆妇女医院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共同发布了一项题为“Prospective mapping of viral mutations that escape antibodies used to treat COVID-19”的研究报告。文中绘制了“逃避”现有的主要临床抗体药物的病毒突变图谱,涵盖再生元的两款抗体药物以及礼来的一款抗体药物,表明这些药物可能对SARS-CoV-2发生的一些突变无效。
《自然-通讯》揭示新生儿抗生素使用风险,减缓6岁前生长,男孩比女孩更明显[ 2021-01-29 09:52 ]
来自欧洲多国(包括以色列、芬兰、德国、意大利)的科学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儿抗生素暴露与长期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有意思的是,男孩在新生儿阶段接触抗生素后的头6年体重和身高增加显著减少,而女孩则没有这种情况。
好消息!Nature发文:面对新冠病毒突变,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应对进化![ 2021-01-28 09:37 ]
近日,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Evolution of antibody immunity to SARS-CoV-2的研究成果,发现患者在感染SARS-CoV-2后6.2个月间,虽然体液中中和活性抗体明显降低,但记忆B细胞在不断进化产生体细胞超突变,表达出了具有增强效力和对RBD突变的抵抗力的抗体,体液免疫一直在持续发展。
有望造福糖尿病患者!Cell子刊:一种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2021-01-27 10:48 ]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Jerrold M. Olefsky小组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iR-690, an exosomal-derived miRNA from M2-polarized macrophages,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obese mice”的文章,发现MiR-690是一种M2极化型巨噬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Viruses揭示:新冠病毒可藏匿于小鼠大脑,或能解释COVID-19患者康复后病情复发之谜[ 2021-01-26 09:52 ]
近日, Viruses发表了一篇题为Neuroinvasion and Encephalitis Following Intranasal Inoculation of SARS-CoV-2 in K18-hACE2 Mice的文章,发现SARS-CoV-2鼻内感染K18-hACE2小鼠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Cell揭示微生物菌群定植抗性背后的理论依据[ 2021-01-25 10:28 ]
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Infection trains the host for microbiota-enhanced resistance to pathogens的研究成果,发现肠道致病菌感染能“训练”宿主的胆汁酸代谢及其产物肠道内的牛磺酸增加,富集可利用牛磺酸的细菌将其催化为硫化物,从而抑制致病菌的呼吸作用,增强菌群的定植抗性。
Cell子刊:减肥能增加骨质量,或成新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策略[ 2021-01-22 10:27 ]
2020年10月6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Steven L. Teitelbaum 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细胞—代谢 》上发表题为“ Ablation of Fat Cells in Adult Mice Induces Massive Bone Gain ”的文章,揭示了 成年小鼠脂肪细胞的消除能够诱导大量的骨增加。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将CD8+T细胞重编程为抗肿瘤型记忆干细胞[ 2021-01-21 14:36 ]
2020年11月23日,美国乔治敦大学SamirN. Khleif小组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在线发表文章,研究了MEK抑制剂在CD8+ T细胞代谢重编程和细胞周期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对TME的免疫调节作用,揭示了MEK抑制剂可将CD8+T淋巴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强大抗肿瘤作用的记忆干细胞。
Nature子刊:超5万人研究发现人体内神奇的棕色脂肪可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2021-01-20 13:11 ]
近日,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Brown adipose tissue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metabolic health的研究成果,在这项超过52,000名参与者的大规模研究中,明确了BAT在促进心脑血管代谢健康中具有潜在作用,含有BAT个体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明显较低。
咽喉不适?BMJ发文:这类药物可能无益于治疗持续性咽喉症状[ 2021-01-19 14:15 ]
近日,英国纽卡斯尔弗里曼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题为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o treat persistent throat symptoms: multicentre,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的文章,研究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持续性咽喉症状的疗效。
重磅!神刊CA公布2021年癌症统计数据,死亡率狂降31%[ 2021-01-18 10:58 ]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是美国第二大死亡原因。2020年,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受到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阻碍。由于医疗机构关闭而导致就医机会减少、诊断和治疗延迟等,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短期下降,进而导致晚期疾病上升,最终导致死亡率增加。2021年1月12日,神刊" CA "发布了2021年癌症统计报告,对美国新增癌症病例、死亡人数、发病趋势以及生存率进行汇总统计。
长生不老?Nature子刊:基因支配衰老的遗传学途径被发现![ 2021-01-15 10:31 ]
研究人员对线虫的耐热突变体(寿命往往更长)进行了基因检测,并鉴定出硫酸酯酶2(sul-2)基因的等位基因pv17,后者是编码秀丽隐杆线虫硫酸酯酶家族的成员之一。结果发现,携带sul-2的pv17等位基因或无效等位基因gk187的线虫寿命比野生型要长,而删除sul-1和sul-3则不会影响线虫寿命,这表明硫酸酯酶sul-2在调节寿命方面起主要作用。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2021-01-14 14:25 ]
2021年1月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哈佛医学院Francisco J. Quintana团队名为“Gut-licensed IFNγ+ NK cells drive LAMP1+TRAIL+ anti-inflammatory astrocytes”的研究。小鼠实验证明,LAMP1+TRAIL+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来限制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该途径由脑膜IFNγ+ NK细胞维持,并受到肠道微生物的调节。
Cancer Cell:北京大学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揭示人类结直肠癌肿瘤基质细胞中普遍的基因组改变[ 2021-01-13 13:32 ]
2020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汤富酬、付卫等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Reveals Prevalent Genomic Alterations in Tumor Stromal Cells ofHuman Colorectal Cancer”的文章,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揭示出人类结直肠癌肿瘤基质细胞中普遍的基因组改变。
Cell子刊揭示影响人类皮肤衰老的关键因素,这个物质或为皮肤衰老的“救星”[ 2021-01-12 15:19 ]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了题为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Human Skin Aging的研究成果,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单细胞分辨率绘制了人类皮肤的衰老路线,确定了皮肤细胞中生长控制转录因子的干扰是人类皮肤衰老的主要特征。
Nature发布: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2021-01-11 14:30 ]
随着12月份的结束,这多灾多难的2020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大流行,感受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年伊始之际,Nature发表评论员Holly Else文章,预测了2021年科学界最值得关注的十件事。
Science重磅揭示:抑制这种分子,或可逆转肌肉衰老[ 2021-01-08 14:59 ]
骨骼肌占人体质量的40%。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会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50岁之后人体每十年平均会损失15-30%的肌肉质量,肌肉强度也会急剧下降。这种弥漫性肌肉萎缩和力量丧失的肌肉减少症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然而目前仍尚无延缓或逆转肌肉减少症的治疗靶点和批准的有效疗法。
神奇!Nature:吃辣竟可动员你的造血干细胞,或有助于治疗血液疾病[ 2021-01-07 15:16 ]
造血干细胞(HSC)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常见于骨髓、外周血及脐带血。在人的一生中,HSC需要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适时的补充血液系统各个成熟细胞组分,例如在损伤、炎症等应激状态下,它需要调节和维持体内血液系统各个细胞组分的生理平衡。因为HSC具有分化成各类血细胞的潜能,因而成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首选。然而,动员HSC的详细机制仍然未知。近日,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题为Nociceptive nerves regulat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mobilization的文章,发现伤害性神经可动员造血干细胞,这为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
新突破!eLife解析:科学家发现与儿童自闭症相关的新基因![ 2021-01-06 15:23 ]
在我国,约有超过200万0-14岁的儿童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且数量逐年攀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社会交流困难,语言发育落后,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作为遗传性最强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成千上万的常见或罕见性遗传变异都会导致ASD风险。但由于ASD具有高表型和遗传异质性,导致疾病的基础基因的鉴定非常繁琐,目前为止,仅有约30%的病例可以通过已知的基因突变来解释。
Cell论文详解!挑战常规!染色质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更像一种凝胶[ 2021-01-05 13:27 ]
基因组生物学中一个自DNA发现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的基本问题:在我们的细胞核内, DNA和蛋白的复杂包裹物(即染色质)是固体还是液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发现染色质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而是更像一种凝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densed Chromatin Behaves like a Solid on the Mesoscale In Vitro and in Living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阿尔伯塔大学肿瘤学系教授Michael Hendzel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effrey Hansen。
记录总数:2216 | 页数:45  <...9101112131415161718...>  
联系西宝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