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宝生物
欢迎访问西宝生物科研产品官网 !

西宝生物

西宝生物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优选的综合服务商

全国服务热线:400-021-8158

24小时短信服务: 13917439331

您是否在搜:二噁英检测 | 食品安全 | 玛卡提取物 | 维生素K2 | 修饰性PEG | 岩藻糖

Nature Medicine:这个群体接种疫苗不能预防新冠后遗症![ 2022-06-01 08:31 ]
2022年5月25日,Nature Medicine发表了由美国VA医药系统(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领衔的疫苗突破性感染后的Long COVID研究。这也是当前入组规模最大的一项Long COVID研究。
已确诊19例!继新冠和猴痘之后,美国军团病疫情来势汹汹[ 2022-05-31 09:54 ]
根据美国福克斯纽约频道报道,当地时间5月25日,纽约市卫生官员对媒体表示,纽约布朗克斯区爆发的军团病疫情已有19人确诊,并造成1人死亡。
已有特效药!4国执行“猴痘隔离”,3000年前的病毒恐再次轮回?[ 2022-05-30 09:08 ]
对猴痘无抵抗力。2018年7月,美国批准Tecovirimat用于治疗天花。这种药物可以保护非人灵长类动物免受致命的猴痘病毒感染,并且可能对人类感染也有效。Tecovirimat是一种正痘病毒蛋白的有效抑制剂,正痘病毒蛋白是形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该病毒颗粒对于在感染宿主内传播至关重要。
全能干细胞又添新证据!Nature子刊:科学家成功修复猪受损心脏[ 2022-05-27 10:59 ]
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创造了一种使用人类心室祖细胞(Human ventricular progenitors,HVPs)在猪体内再生心脏细胞的新技术。该研究证实HVPs在发育过程中对器官的形成至关重要,可以在需要时变成心脏细胞,从而达到修复瘢痕和受损心脏的积极效果
猴痘病毒最新基因测序结果公布,近似于英国三年前毒株[ 2022-05-26 10:42 ]
截至5月21日,来自葡萄牙、比利时、美国的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公布了近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所携带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初步结果。三份猴痘病毒的DNA序列初步显示同源,同属温和的西非株系,并且其与2018年和2019年在英国、新加坡和以色列发现的猴痘病毒关系密切。
Nature:流感疫苗竟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 2022-05-25 10:03 ]
2022年5月16日,Nature发文表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新冠重症防护方面,具有90%的效力
欧洲又爆猴痘病毒,天花近亲,严重时可致死,已蔓延多国[ 2022-05-24 09:24 ]
近日,据BBC等多家英媒报道,继5月7日发现第1例猴痘(Monkeypox)病例以来,英格兰目前已确诊9例。在短短11天(5月7日至18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确诊1例猴痘病例(图1),西班牙马德里大区发现23例疑似感染病例,加拿大蒙特利尔地区发现至少7例疑似病例,葡萄牙也发现了5例病例。
你的长寿密码就在饮食中!看科学如何定义长寿饮食[ 2022-05-23 10:42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营养摄入必须根据年龄、性别、遗传和个人的代谢情况综合考量,量身定制的饮食建议对于实现完全有益的健康效果至关重要。除了个性化饮食干预之外,了解和利用其中关键机制将是提升人类健康寿命和关键。那么究竟怎样的饮食方式才能称得上是“长寿饮食”呢?
Nature:被忽视的野生动物传播,助力新冠病毒“失控”突变[ 2022-05-20 10:06 ]
近日,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团队相继在美国24个州和加拿大6个省份,发现数百只感染新冠病毒的北美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科学家们试图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进入鹿体内的,在鹿群之间传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可能为其他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什么风险。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在鹿中传播的变异,与在附近人类中传播的变异一致,新冠病毒在野外可能已经通过改变突变,探索新的进化途径。
Nature:蚊子为什么对你“偏爱”?“以身诱蚊”的科学家找到了答案[ 2022-05-19 09:55 ]
2022年5月4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题为“Mosquito brains encode unique features of human odour to drive host seeking”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埃及伊蚊对宿主辨别的气味可能来自人类皮脂,人类皮脂分泌物因富含长链醛(癸醛和十一醛)而有别于其他动物,并且这些醛在蚊子大脑内选择性调节嗅小球活性,使蚊子对人类具有较强锁定,如果有些人代谢物中葵醛和十一醛比例适中的话,就很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
传播速度最快!新变体BA.2.12.1“风靡”北美[ 2022-04-29 09:51 ]
近一段时间的疫情肆虐,让我们深刻感受了Omicron传播的快速性。随着Omicron取代Delta成为全球疫情的主流毒株,其重组变体便层出不穷,传播性更是一代强过一代。
新冠病毒或只是“冰山一角”,科学家新发现5500种RNA病毒[ 2022-04-28 10:52 ]
近日,来自美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的国际研究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海水样本中确定了5500种新的RNA病毒,创建了一个关于RNA病毒的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以“Cryptic and abundant marine viruses at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Earth’s RNA virome”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这项研究增加了生态学研究的可能性,重塑了人们对这些小但重要的亚微观粒子如何进化的理解。另外,此项发现也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是如何进化的,进而追溯生命的起源。
最新!mRNA疫苗后遗症「心肌炎」偏爱16-24岁年轻男性[ 2022-04-27 13:26 ]
近日,JAMA Cardiology发布一项题为“SARS-CoV-2 Vaccination and Myocarditis in a Nordic Cohort Study of 23 Million Residents”的队列研究。本次研究共招募来自4个北欧国家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的2310万居民参与研究,经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对于接受两剂相同疫苗的个体,年龄界于16-24岁的年轻男性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患心肌炎的风险最高。
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特性可以更好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2022-04-08 16:37 ]
由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工程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结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可以帮助人类和动物的肺部扩张和收缩。
Nature Immunology:原发性感染前后接种疫苗如何影响免疫反应[ 2022-04-07 13:24 ]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 Children 's Research Hospital)的科学家研究了原发性感染前后接种疫苗如何影响免疫反应,显示了接种疫苗的益处。
又双叒变异了?奥密克戎新毒株XE更令人担忧,传播速度快10%[ 2022-04-06 11:13 ]
英国卫生与安全局(UKHSA)日前证实,在英国境内发现Omicron子毒株结合的重组变体,目前命名为XE。狡猾的病毒像变色龙一样又开始“变身”,这一次毒株的变异将带给人类什么样的难题?
新冠时代,如何护佑儿童群体?[ 2022-04-02 14:52 ]
虽然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的发生率远低于成人,但感染后也会出现症状多样的后遗症,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和长期COVID,即使无症状感染者也不能幸免。
别再emo了,情绪真的能够改变基因![ 2022-04-01 13:34 ]
一篇题为“DNA N6-methyladenine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in the mouse brain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stress”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DNA腺嘌呤修饰,N(6)-甲基腺嘌呤(6mA)。
Moderna开发常见人类感冒(冠状病毒)mRNA疫苗[ 2022-03-31 13:51 ]
3月25日,Moderna在其第三个年度疫苗日上宣布,它正在准备开发一种针对地方性人类冠状病毒(HCoV)的候选疫苗(mRNA-1287)。
无糖≠健康!研究表明“代糖”或增加癌症风险[ 2022-03-30 09:33 ]
最新研究表明,与从未使用人造甜味剂的人群相比,人造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摄入量较高的人群在8年内患上癌症的风险要高出13%。
重组抗体:未来科研抗体和药物研发的主力军[ 2022-03-29 09:04 ]
重组抗体指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抗体相应的基因序列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重组,并构建在质粒上,再通过蛋白外源表达技术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转化入适合的宿主细胞表达获得的抗体。重组抗体很好的解决了动物源抗体引起的人体排斥反应,使得抗体实现人源化,使抗体的效能更为完善。
Cell:改善细胞反应与混合免疫[ 2022-03-28 09:24 ]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表示,与只有疫苗保护的人相比,在接种疫苗之前感染了SARS-CoV-2的人会产生更具体的免疫反应,并产生更广泛的抗体反应。
COVID-19的多组学研究:照亮被忽视的角落[ 2022-03-25 09:49 ]
2022年3月15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in COVID-19:Seeing the unseen but overlooked in the clinic”的文章。多组学技术研究揭示了病原体的分子特征与结构,以及宿主对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反应的潜在分子机制
Developmental Cell:为入侵细胞的“前线”提供燃料[ 2022-03-24 10:11 ]
在发表在《发育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大卫·舍伍德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两种葡萄糖转运体,当它们失去活性时,会破坏入侵蠕虫细胞的能量供应,甚至会阻止一些蠕虫细胞前进。
基于DNBelab C4和DNBSEQ测序技术,中科院、华大研究院等在单细胞领域重大突破在Nature发表[ 2022-03-23 09:28 ]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者,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是继科学家成功诱导出人类多能干细胞后,再生医学领域的又一颠覆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
哈佛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个子越高,患癌风险就越大[ 2022-03-22 12:53 ]
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图1)就曾报道过身高和癌症二者之间的关联。身高增加意味着存在更多细胞发生分裂和突变的风险,且人体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身高相关的遗传成分等也会影响到患癌风险。不过,细胞分裂仍然是身高增加影响患癌风险的主要原因。
Hepatology新发现!周末补觉可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 2022-03-21 14:57 ]
众所周知,熬夜伤身,在现在社会和工作压力的影响下,人们更多地通过在周末睡更长的时间来弥补一周中睡眠不足的影响,近日有研究发现,周末补觉(Weekend Catch-up Sleep,WCUS)对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益处。
重磅!新冠诊疗方案更新:轻症无需住院,可口服治疗药物[ 2022-03-18 09:38 ]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新版诊疗方案是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Nature最新研究:轻症也可致大脑萎缩,新冠后遗症远高于流感![ 2022-03-15 12:50 ]
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的研究成果(图1),研究表明COVID-19会导致患者大脑的整体体积有所萎缩,萎缩的脑组织损伤与认知功能缺陷相关,也影响嗅觉等功能。即使是轻症患者也不例外。
漏检风险将增加!奥密克戎新分支更隐匿[ 2022-03-14 10:14 ]
3月9日下午,央视新闻发布消息,吉林市本轮疫情病毒基因序列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引发此次疫情的BA.2进化分支是近期在全球开始流行的分支,该分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更快,且传播更加隐匿,以至难以发现。
TNF-α:历久弥新的促炎细胞因子靶点[ 2022-03-11 09:44 ]
TNF-α是目前市场价值较高的生物药靶点之一,相关的原研生物药近十年来的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尤其是TNF-α抑制剂在风湿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越吃越胖!这种食品要远离[ 2022-03-10 13:19 ]
近些年,为了迎合大众需求,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UPF)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关于超加工食品的讨论也备受关注,但越来越多的声音更倾向于: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
全球首例!美国一名57岁患者成功移植猪的心脏,目前状况良好[ 2022-03-09 10:59 ]
当地时间1月10日,一名57岁患有心脏病的美国男子接受了首例转基因猪心脏移植手术,手术三天之后状况良好。这例具有历史意义的手术在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同时这例器官移植手术首次证明转基因动物心脏可以像人类心脏一样发挥作用,而不会立即被人体排斥。
所有女生!美国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会影响月经周期[ 2022-03-08 12:54 ]
接种新冠疫苗对女性身体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最直接的身体反应可能就是生理周期的变化,而每个月的生理期对于女性而言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接种新冠疫苗会影响月经周期,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万金油”胺碘酮新用 或可有效抵御乳腺癌转移[ 2022-03-07 12:42 ]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 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 根据不同因素,乳腺癌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激素疗法以及靶向疗法。 因乳腺癌发现时多为中晚期,治疗难度已非常大,若是又发生转移,治愈则会难上加难。
长期熬夜会猝死?心脏昼夜节律需关注[ 2022-03-04 13:43 ]
针对于心脏昼夜节律方面早有研究,生物钟的周期性振荡是通过调控几种转录/翻译反馈回路实现的(图1)。在该反馈回路中,RORE、REV-erbAα和E-box的核心功能最为关键,他们通过调控几种生物钟基因的转录,包括BMAL1、CLOCK等,实现对下游基因PER、CRY等依赖BMAL1、CLOCK转录的基因的调控作用。而PER/CRY异源二聚体浓度一旦达到临界水平,PER/CRY异源二聚体又可进入细胞核,转而抑制BMAL1/CLOCK的活化和自身转录,并开始一个新的调节周期。这个反馈循环致使BMAL1/CLOCK和PER/CRY的表达振荡遵循昼夜节律模式。在小鼠身上的研究总结如表1所示。
感染新冠竟丧失嗅觉和味觉?Nature子刊揭示基因变异或是罪魁祸首[ 2022-03-03 12:39 ]
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来说,最快给出的生理信号之一是嗅觉或味觉的丧失。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人体内的一些基因变异可能是剥夺他们感觉器官功能的罪魁祸首。
新冠竟能“伤脑”?耶鲁科学家找到SARS-CoV-2损害神经系统新证据[ 2022-03-02 09:44 ]
神经症状是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相对常见的后遗症,约四分之一的新冠肺炎(COVID-19)幸存者存在持续认知障碍。通常,这种障碍更多出现在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COVID-19患者。但最近的数据表明,即使仅有轻度症状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持久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注意力、集中力、信息处理速度、记忆力和执行功能受损、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和疲劳。鉴于SARS-CoV-2感染的规模,这种持续认知障碍综合征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
复盘新冠时代,那些不得不说的突破性治疗药物[ 2022-03-01 09:01 ]
WHO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4日,全球报告的确诊病例超过4.1亿例,死亡人数超过580万人。美国确诊7698万例,死亡91万例;印度确诊4266万例,死亡51万例;俄罗斯联邦确诊1431万例,死亡34万例;巴西确诊2742万例,死亡6.4万例。新冠肺炎大流行尚未结束,医学界也面临着病毒不断变异带来的挑战。面对挑战,在开发疫苗、药物、诊断/预后预测因子和生物标志物、筛查、移植、测试和即时护理套件、可穿戴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医学研究被激发出新的活力,也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种可以增强肿瘤免疫反应的“神奇”水果,你知道吗?[ 2022-02-28 12:53 ]
2017年,科学家提出肿瘤免疫调定点学说,认为特定肿瘤组织内存在一种免疫状态,即“检查点”是宿主和环境的刺激、抑制性因素的综合,决定了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反应的程度。只有当免疫治疗的效果超过了“调定点”,治疗才算有效。
糖尿病治疗新突破!人工胰腺可显著改善儿童血糖水平[ 2022-02-25 09:33 ]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持续存在会导致各种器官组织受到损害,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目前,糖尿病已经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中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通过免疫介导胰腺β细胞的破坏,从而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引起高血糖。
这种可以增强肿瘤免疫反应的“神奇”水果,你知道吗?[ 2022-02-24 12:49 ]
2017年,科学家提出肿瘤免疫调定点学说,认为特定肿瘤组织内存在一种免疫状态,即“检查点”是宿主和环境的刺激、抑制性因素的综合,决定了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反应的程度。只有当免疫治疗的效果超过了“调定点”,治疗才算有效。
机器鱼再现心脏收缩 中国人造心脏蓄势待发[ 2022-02-23 09:14 ]
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由人类心脏细胞制成并像鱼一样游泳的活体“机器鱼”或可成为人造心脏领域的关键性突破。这项由美国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合作开展的新研究发表于顶级期刊《科学》,研究人员使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混合体”设计了一种可以自主游泳的“机器鱼”,这种生物混合体可以再现人类心脏肌肉收缩,帮助“机器鱼”实现尾鳍摆动(图1)。设计灵感来自斑马鱼的形状和游泳动作,因外形生动逼真,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真鱼。
离婚冷静期有成效?多地婚姻数据出炉:离婚率大幅下降[ 2022-02-22 12:46 ]
日前,多地2021年婚姻大数据相继出炉。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绍兴、山东滨州、浙江诸暨等地离婚登记量较2020年减少了三成以上,安徽合肥、阜阳等地更是减少了近一半。离婚夫妻当中,超过4成婚姻维系时长少于5年;通过梳理安徽全省数据发现,从2021年离婚登记当事人婚姻维系时长看,离婚夫妻当中婚姻维系时长少于5年的共有45886对,占比40.8%。
谷歌AlphaFold破译“上帝密码”,解答困扰人类50年难题[ 2022-02-21 10:41 ]
2020年11月30日,Deep Mind宣布:“AlphaFold2成功解开了一个困扰人类长达50年之久的生物学难题——蛋白质折叠问题。”2021年7月15日,关于AlphaFold2的论文在Nature上发表[1],并在Github上将AlphaFold2的代码开源[2],以及上线可搜索的物种蛋白质组数据库[3]。
眼睛竟是“年龄之窗”?视网膜年龄差距或可预测寿命长短[ 2022-02-18 11:08 ]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殊不知还可以通过眼睛洞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死亡风险。
肥胖很致命!德国专家发现预防早发肠癌应从20岁开始[ 2022-02-17 09:27 ]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癌症,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肠癌日益年轻化,早发性结直肠癌(小于50岁)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重磅!全球首个国家宣布疫情结束[ 2022-02-16 09:07 ]
瑞典在北京时间2月9日凌晨正式宣布:即日起不再将新冠病毒视为社会重大危害,瑞典政府也将取消剩余的限制措施,包括终止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检测,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疫情结束的国家!
核糖体停顿+蛋白质失衡,时间这把“杀猪刀”![ 2022-02-15 13:13 ]
2022年1月19日,Nature杂志在线刊登了题为“Ageing exacerbates ribosome pausing to disruptcotranslational proteostasi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衰老过程中翻译效率的改变或有助于破坏蛋白质稳态。核糖体停顿的增加导致核糖体相关质量控制机制(ROC)超负荷及新生多肽聚集,在衰老过程中对蛋白质稳态的破坏具有重要作用。
熬夜伤“心”!睡眠不足会使心脏病风险增加三倍![ 2022-02-14 14:22 ]
在快节奏的工作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下,现今很多人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更是令人堪忧,睡眠不足几乎成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易打破人体的昼夜节律,进而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近日,一项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佳会使人体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41%。
记录总数:2508 | 页数:51  <...10111213141516171819...>  
联系西宝

西宝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21-8158

公司传真: 021-50272982

公司邮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总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1号502室 邮编:201204

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宏路508号5幢 邮编:201202